首页  课程介绍  教师队伍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相关资料  特色与政策  网络课程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2015-05-26 12:51   审核人: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一个总称,指的是包罗万象的存在的整体。在广阔无垠的大干世界里,存在着千姿百态的事物和现象。它们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和统一的基础?如果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而物质世界又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中,“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世界上既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人类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成果证明,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现象到人类社会现象,各种事物无不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中。只不过有些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明显的,人们可以直接感觉到;有些事物由于变比比较缓慢,人们就不容易觉察到;还有一些事物,它们的变化虽然不一定缓慢,但由于距离我们太远,或者它们太小,我们也不容易感觉到它们的运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物质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和主体,从简单的机械运动到复杂的社会运动和思维运动,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相应的物质主体,如机械运动的主体是宏观物体:物理运动的主体是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化学运动的主体是原子、离子、原子团;生物运动的主体是蛋白质和核酸;社会运动的主体是人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思维运动的主体是人的大脑。

马克思主义在承认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同时,又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与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形:一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某物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物而言,没有发生位置移动,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处在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种属性,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的一面,没有相对静止的纯粹运动是不存在的。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动的一面,没有运动的纯粹静止也是不存在的。毛泽东曾指出: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运动本身就是动与静的统一,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坚持事物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的观点,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夸大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一种是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诡辩论。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必然采取一定的形式。由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千差万别、无限多样,因而物质的运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恩格斯根据当时科学所提供的材料,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归结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并且每一种基本运动形式中又包括着无限多样的具体运动形式。现代科学的发展,对于多样性的物质运动形式的认识则更加深入和具体了。各种运动形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是物质运动前后相继的历史演示。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有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一个方向,它的流逝总是沿着单向前进的,去而不返,不可逆转。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是运动着的物质相互邻近状况的演示。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向度。

现实的空间都是三维的。所谓“四维空间”,是现代科学根据时空不可分离的特性,把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结合起来的现实描述,并非说现实的空间是四维的。

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任何物体的存在和运动,都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和占有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一说到时间和空间,必然是指一定物体的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也是不存在的。这从时间和空间的度量中可以得到说明。时间是用物质在空间里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空间也是以物质在时间中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所以,世界上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也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的时间和空间。物质运动和时空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空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在肯定时空客观实在性的基础上,揭示了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对立统一。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它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受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制约的,随着物质运动的形态、特性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是可变的、相对的;整个物质世界在时空上是无限的,因而是绝对的,具体物质形态在时空上是有限的,因而是相对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是对现存物质世界存在形式及其基本特征的揭示。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还对整个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进行了探索,并把这一研究同人类社会联系起来,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自然、社会、人类的统一,第一次使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得到彻底而科学的解释。

在哲学史上,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在世界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元论与二元论、多元论的对立;在世界统一于什么的问题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而唯物主义本身对世界统一性问题的认识也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或“原初物质”,并以此来描绘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这就势必把世界统一性看作是机械的、呆板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作为世界统一基础的物质,既不是某一种或几种“始基”之物,也不是某种元素、成分或结构,而是统摄一切具体物质形态又不能归结为任何具体物质形态的客观实在性。第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以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可变性为前提的,世界就是包含着质的差异性的多样性的统一,是运动发展着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回答,不仅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也内在地包含着辩证法,它把世界的本质问题和世界的存在方式问题有机的统一起来。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建立科学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起点,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物质统一性这一科学原理的基础上,把聚集点从整个世界转向了现存世界,并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来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物质和意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关系。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缺点是,不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把历史过程看作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就使社会历史现象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生命进化的基础上产生了人类。尽管历史领域比自然领域更复杂、更难把握,但实践、经验和科学告诉人们,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具有客观实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首先表现在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就是一种“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作为自然存在物,人具有和其它动物一样的自然属性和生理机能,人的生存和发展永远不能脱离自然界普遍规律和生物一般规律的制约。所以,人和自然界的一切物种一样,都是物质世界的具体形态。社会科学证明,随着人类的出现,人类社会也产生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仍然是以自然界的物质存在作为自己的基础,这也是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原始证明。

其次,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以生产方式为其决定力量的特殊的、高级的物质运动。社会存在是由现实的人、自然环境以及人所创造的生产工具等物质实体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它的本质内容就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体现着人们改造自然的现实的物质力量,实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并取得物质成果;生产关系作为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在根本上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物质经济关系。所以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根本标志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体现的物质性。至于社会意识和其他各种生活过程,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最终仍然服从并统一于人的社会存在。

再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活动。仅仅依靠意识或思想,人类是无法获取生活资料,无法生存和发展的。

总之,人和社会虽然也有精神的方面,但物质方面终究是根本的决定性的方面。所以,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内的整个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关闭窗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