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介绍  教师队伍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相关资料  特色与政策  网络课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15-05-24 13:12   审核人: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即实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新旧社会体制的更替。改革不同于社会革命。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而不是根本质变;是一定的社会形态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而不是用一种社会制度取代另一种社会制度;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革新举措,而不是被统治阶级发起的旨在推翻统治阶级及现存社会制度的革命运动。

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一定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在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尚未激化到引起社会革命的程度时,需要依靠改革的途径或手段,来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社会改革所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改革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如果说,社会革命适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基本制度问题,把生产力从已不能容纳它的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那么,社会改革则适用于解决旧的社会体制,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情况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深刻的、全面的变革,从而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我国古代的战国时期,秦国起初经济、政治、文化较落后,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得以强盛,为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奠定了基础。汉朝初年的改革带来了汉武帝强盛时期。唐朝初期的改革促成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北宋王安石积极变法,推行新政,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最高统治者伯里克利,在经济政策、政治体制和军事等方面锐意改革,促进了古希腊的繁荣。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曾求助于改革。恩格斯对此进行过分析:“猛烈增长着的生产力对它的资本属性的这种反作用力,要求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本性的这种日益增长的压力,迫使资本家阶级本身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越来越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曾经经历过三次大的生产关系的改革或调整,即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先由单个资本发展到股份资本,又由非垄断的股份资本发展到私人垄断资本,再由私人垄断资本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使资本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罗斯福新政,通过整顿金融,调节工业生产,调整劳资关系等手段,使美国摆脱了当时的经济危机,为后来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改革。恩格斯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相应的政治体制、文化教育体制、思想观念等。改革就是要用新的社会体制取代旧的社会体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从用新体制代替旧体制并解放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不断破除了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旧观念和旧体制,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和技术既相区别,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或事业。科学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通常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与手段。科学活动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或精神性活动;技术活动主要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的活动。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在今天,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往往融为一体。

(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作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特别是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把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称为预告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封建社会的贵族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帮助资产阶级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印刷术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近代分工、蒸汽机和机器的应用,成为“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

人类社会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四次科学技术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8世纪70年代,它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推动了西欧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迅速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以电力的发明为标 志。电力取代蒸汽机成为新的动力,使社会生产力又一次得到迅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它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它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高科技的出现为标志,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形态向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形态的过渡。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科技发展使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提高,使劳动者的智能迅速提高,大大地改变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使劳动力结构向着智能化趋势发展。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微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智能机器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劳动,使人们的劳动方式正在经历着由机械自动化走向智能自动化、由局部自动化走向大系统管理和控制自动化的根本性变革。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新的技术革命在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的同时,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产业结构的变化又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比例迅速增高,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例日益增长。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推动生产的分工和协作的广泛发展,并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最终必然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科技革命把我们带入了信息时代。伴随科技迅速发展而来的是“知识爆炸”,要求人们不断更新和充实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学习已日益成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处理、储存和传递信息的手段,给学习、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等手段,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方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为人们全面自由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使人们能更多地从事科学、艺 术、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创造性活动。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引起思维变化的最切近的基础是实践。科技革命首先通过改变社会环境来促使思维方式的发展,如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更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们具有了新的知识理论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能够运用新的理论工具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去研究一系列新现象、新领域、新课题。

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在科学技术上不断进取,就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事实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是正确的战略决策。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是,现实生活中又确实存在着科学技术发展与人们的需要或利益之间的矛盾。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的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例如恩格斯就指出过,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的居民,违反自然规律,对自然随意施加手段,破坏了生态平衡,而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报复。现代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开发利用原子能所带来的消极后果等,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还有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作用时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都好像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这表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都能使人们摆脱贫困,并非都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发展。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

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发的,它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各种社会认识和整体社会实践的复杂问题。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社会观指导人们和谐地与自然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要强化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摆脱人类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当然,如果问题是由制度造成的,就需要变革统治这种科学技术的社会形式。爱因斯坦曾对科学技术造福人类作过深刻分析,他指出:“我们时代为其在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理智对于方法和工具具有敏锐的眼光,但对于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关闭窗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