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介绍  教师队伍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相关资料  特色与政策  网络课程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2015-05-22 13:26   审核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到最高峰,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了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开始的垄断资本主义以私人垄断资本为基础,被称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生产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掌握的企业手中。垄断就是一个或几个大企业联合起来,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控制或操纵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销售。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垄断。这是因为:第一,只有当生产集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有几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生产与流通的可能性。第二,当生产集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有可能导致两败俱伤,这样就产生了大企业联合起来的必要性。第三,当生产集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企业自然而然会处于垄断地位。

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被称为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所拥有的资本,叫垄断资本。最原始、最初级的垄断组织形式是各企业之间达成的短期价格协定,常见的稳定的垄断组织主要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各种垄断组织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获得垄断利润。

相关链接:

①卡特尔,它是由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通过签定协定而建立起来的,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各自保持独立性,只受共同协定的约束,违者受到一定处罚。

②辛迪加,它是生产同类商品的几个大企业,为了高价销售商品和低价购买原材料,通过签订共同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材料的协定而建立起来的垄断组织。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保持独立性,但丧失了商业上的独立性。

③托拉斯,它是由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或者与该商品有密切联系的许多大企业联合组成,托拉斯本身是一个独立的企业,参加者在生产、法律及商业上,都丧失了独立性,由托拉斯组织董事会及其委任的经理来统一经营全部产品的产、供、销及财务活动。

④康采恩,它是以一、两个实力强大的企业为核心,把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许多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垄断集团,主要靠控制加入企业的股份来实现垄断统治。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但垄断的出现,不仅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激烈。垄断的产生之所以不能消除竞争,是因为:首先,竞争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伴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自然也就不能消除竞争;其次,不存在纯粹的垄断。即使是在垄断程度较高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仍然存在着非垄断的行业、部门和企业。第三,垄断组织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自己的垄断地位。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着两类竞争:自由竞争与垄断组织参与的竞争。前者存在于非垄断的部门和行业中。后者包括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三种类型。

与自由竞争相比,垄断组织参与的竞争具有一些新特点。第一,竞争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而是为了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加强自身的垄断地位;第二,竞争的手段不仅局限于经济手段,而且还采取政治手段,甚至是暴力手段,以达到消灭对手的目的;第三,由于各垄断组织规模庞大、实力雄厚,因而这种竞争往往空前激烈,更具有持久性,造成的破坏后果更为严重;第四,竞争的范围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国际市场,除了经济领域的竞争外,在其他领域也展开激烈竞争。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在工业部门生产集中的过程中,银行资本也向大银行集中。当银行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的事后,几家大银行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也会达成协议、相互妥协,从而产生了银行业的垄断。

随着银行业垄断的形成,垄断的工业企业失去了选择银行的权力;银行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它不仅控制银行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垄断的工业企业。这样,银行具有了新作用,即“由普通的信贷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随着银行作用的变化,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逐渐溶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资本形式——金融资本。掌握着金融资本的大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就是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来实现的。此外,金融寡头还通过自己的强大经济实力来控制新闻、出版、通讯、广播、电视、教育、科研、艺术、体育等各个部门,以维护和加强自己对整个社会的统治。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本身不创造价值,垄断利润归根到底只能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或价值。

垄断资本家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制定和维持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有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在出售商品或劳务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收购商品或支付劳务费用时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垄断价格是一种人为规定的市场价格,它长期偏离商品的价值或生产价格,但它的形成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在垄断条件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改变劳动创造价值这一事实,它形成的基础仍然是商品的价值,商品价值的变动,迟早要引起垄断价格的变动;垄断价格不过是在垄断条件下,有利于垄断组织的对剩余价值和价值进行重新分配的杠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总额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两个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初期就已出现,不过当时,它还处于很微弱的状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多半是作为一种对付战争和反经济危机的应急措施,时而发展,时而收缩,具有暂时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战后,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全面、持续、快速的特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首先,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要求政府出面,实现生产资料在比私人垄断组织更大的范围内统一使用。其次,为了避免经济危机、经济波动所带来的巨大损失,政府必须对经济运行进行必要的干预。最后,为了缓解日益加剧的各类社会矛盾,以实现社会稳定,维护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也要求政府干预经济。

从资产阶级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方式来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资本主义国有企业。这是资产阶级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直接控制形式,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也是一种最典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式。第二,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这种企业不完全是国有的,国家只占有企业一定股份。第三,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较普遍的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向私人企业采购、定货。第四,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前者主要是指政府运用财政、金融、收入等经济手段,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为经济运行提供良好的条件;后者主要是指政府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必然产物,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积极作用。首先,政府将自己掌握的巨额资本投于私人资本无力兴办或不乐意兴办的新兴产业和基础产业,既可保持自己的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也可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从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最后,政府通过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使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实现。

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所作的一次调整。它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尽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存在不同的具体形式,但其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垄断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二)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金融资本实现了对国内的统治以后,必然要统治全球。资本输出是实现这种统治的主要手段。

资本输出是指资本家、资本家集团或资产阶级国家的政府,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或利息以及其他经济、政治利益而对国外进行投资或贷款。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具有必要性:(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存在着大量的过剩资本。将这部分资本输出国外,可以获得高额利润。(2)国际竞争的加剧也促使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以扩大海外商品市场和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

从输出资本的形态来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商品资本输出、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从输出资本的归属来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有两种: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商品资本输出占主导地位;进入垄断阶段后,借贷资本输出开始占主导地位;二战后,生产资本输出占主导地位。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和输入国所起的作用和所造成的后果完全不同。

对资本输出国来说:一方面,可以获得大量的利润和利息,可以带动、扩大本国商品出口,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有利于加强对资本输入国经济、政治、军事等的控制;另一方面,也会使本国食利者阶层增长,造成国内投资不足、经济发展停滞,同时还会加剧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对资本输入国来说:一方面,资本输入会加速本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刺激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如果处理不好,会使资本输入国的国民经济畸形发展,增大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在经济上、进而在政治上成为这些国家的附庸。

随着资本输出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也会达成协议,建立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二战前,存在的国际垄断同盟主要有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和国际托拉斯,其中主要是国际卡特。二战后,国际垄断同盟主要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主。

相关链接:

跨国公司是一种以本国总公司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它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从事跨国界的生产、销售和其他业务活动的企业;它从“全球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活动,在组织上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它在国外广泛设立子公司,子公司的业务在整个公司的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是由政府出面组织的国际经济集团,是国际垄断同盟的最高形式。

为了避免过度竞争和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国际垄断资本还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调节机制。二战后,这样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三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同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必然会在政治上结成同盟,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而斗争。这是因为,经济上的势力范围,要求有领土上的分割作进一步的保证,只有占领一定领土,把它变成殖民地或附属国,把它作为有利的投资场所、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垄断起来,才能排除一切外来竞争。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开始占领殖民地;19世纪80年代,出现了争夺殖民地的高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时候,世界领土第一次被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但是,正如列宁指出的:“所谓完毕,并不是说不能重新分割了,——恰恰相反,重新分割是可能的,不可避免的。” 因为瓜分世界同样也是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来决定的,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使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必然发生新的变化。当新的力量对比状况同原来的领土分割状况不相适应时,重新分割世界的斗争就不可避免。这种重新分割往往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人类历史上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而引起的。所以,垄断资本主义的本性就是掠夺和侵略。

二战后,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但发达国家对这些国家的控制并没有消除,只不过主要采取一些经济手段而已。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来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我们把它称之为新殖民主义。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列宁根据他所处时代的实践曾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便具有五个基本特征:(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这些特征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范围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大大加快。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生产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不断加强。二战后,国际分工由过去的垂直分工发展为水平分工;进而由过去按部门实行的专业分工发展到按工艺和生产阶段实行的专业化分工。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生产的国际化不断增强。

第二,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必然带来贸易全球化。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刻变化,客观上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旨在减少贸易限制的国际协调的增多和国际贸易方式的变革,也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目前,国际贸易的增长率已大大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率。

第三,资本全球化。在生产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资本全球化的进程也大大加快。首先,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其次,世界货币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发展加快。国际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基金市场迅速成长,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加深。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加快。在此过程中,国际分工与协作的发展进程加速。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机是获取剩余价值。当国内市场不能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时,资本必然向全球扩张。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第三,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随着各国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国的交通运输和通讯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客观上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第四,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第五,各国经济体制的改革。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逐步减弱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的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其成员国对本国市场的控制也大大放松,这都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对参与全球化的各个国家来说,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实现优势互补,获得巨大的分工利益。但由于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经济全球化给它们带来的收益是不同的。其中,由于发达国家占据优势地位,它们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经济全球化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首先,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因为,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带来的收益更多一些。第二,加大了世界性经济波动的可能性。因为,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大大提高。第三,使世界经济充满不协调、不稳定。因为,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都积极向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关闭窗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