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
当前位置:

李卫红副部长在高校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2008-12-15  浏览次数 39

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新的繁荣发展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要在回顾总结高校哲学社会科学30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认清现实、把握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新的繁荣发展。

 

     一、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新的繁荣发展,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总结历史,认清现实

 

    30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从恢复起步到蓬勃发展,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迎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春天。以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开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突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积极贯彻全国科学大会精神,全面落实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热情空前高涨,文史哲等人文学科迅猛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师资队伍、研究机构、学科建设基本得到恢复,科学研究作为高校中心工作的地位得到初步确立。

 

    确立“三个面向”,拓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视野。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迅速成为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解放思想、谋求发展的行动指南,对此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人文学科的发展相对平稳,以经济、管理、法律为代表的社会科学发展速度加快。

 

    树立“主战场”意识,开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领域。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全社会思想解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意识更加明确。制度和管理创新带来了高校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变化,使高校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的主力军地位得到稳固确立。

 

  落实“四个同样重要”,开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时代。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样重要”等一系列重要观点,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明确期望和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一时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最突出的成就是,启动实施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挑战,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使命新任务。

 

    二、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新的繁荣发展,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多数学科,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求我们坚定不移、理直气壮地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关系。

 

    (二)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人民这一根本宗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跟时代步伐,投身火热生活,努力把个人的学术兴趣与国家利益、社会发展、人民需要结合起来,将学术责任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与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在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重大问题的积极回应中创新理论、繁荣学术。

 

    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人民这一根本宗旨,内在地包含着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自觉地担负起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尊重学者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全心全意依靠学者,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主人翁作用。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政治上关怀,事业上支持,学术上尊重,生活上关心,努力造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各类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三)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尊重规律,就要深刻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本质。深刻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本质,是尊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要求。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深刻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

 

    尊重规律,就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要走出校门,走向田野,深入火热生活,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切实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服务能力,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尊重规律,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一系列重要关系。第一,正确处理基础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的关系。必须加大投入,巩固高校基础理论研究的优势,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优势。同时要立足国情,根植实践,大力加强应用对策研究,切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

 

    第二,正确处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要努力探索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结合点,围绕教学搞研究,搞好研究促教学,形成研究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科研与育人结合起来,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

 

    第三,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发展观念,坚持数量与质量的辩证统一,把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放在突出位置,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发展理念、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在保证一定数量增长的基础上,着力提高研究质量。

 

    第四,正确处理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要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钻研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要面向世界,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最新成果,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世界影响力。

 

    三、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新的繁荣发展,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大讨论、大调研,在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重大论断上形成共识,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确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大力改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条件,努力实现经费逐年增长。

 

      第二,面向未来,谋划发展。要继续做强做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要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推进方法创新为导向,凝练学科方向、会聚学术队伍、努力构建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核心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平台体系;要确定重大领域,实施重大专项,不断完善项目类别,努力构建团队攻关研究与个人自由探索并重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系;要重点建设一批专题数据库,建设一批中外文的权威学术网站,形成功能完善、方便快捷、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条件支撑体系。

 

    第三,改进评价,提升质量。一是将质量导向作为科研评价基本方向,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的提升。二是将分类评价作为基本原则,对项目、机构、人员、成果等不同评价对象,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不同研究类型,论文、著作、研究报告等不同研究成果形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三是建立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相协调、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衔接、适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补充的多元评价体系。

 

    第四,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要研究制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规划(20092015)》,制定新一轮5年研修计划,继续开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修工作。要增加高校文科教师所占比例,建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

 

    第五,扩大开放,走向世界。要支持和鼓励高校与国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开展高水平的实质性合作,探索设立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要有计划地组织面向国外翻译、出版和推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鼓励在国外发表、出版高质量学术论文和著作,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外文学术期刊和外文网站建设。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能在国际学术界自由交流、引领国内学术研究潮流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
友情链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