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的思考
目前中国社会道德败坏现象十分严重。这已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各种媒体发出的“道德滑坡”的惊呼,也透露了从上到下无法掩饰的忧虑和无奈心态。---道德的基础是什么?如何重新确立道德理念,进而弘扬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已成为目前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近20年来,党和国家在经济方面采取一条务实路线,逐渐由集权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多种所有制出现后,虽然经济的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一些改善,但如其它专制社会一样,对社会生活的严密控制,使得统治权力很容易就介入了国家资源的配置。
与此同时,在社会商业化的趋势下,不择手段追求私利的做法得到鼓励和确认,各种职业观、义利观的变迁,使中国人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日趋繁杂分离,人与人之间难有赤子之心相待,传统的“仁、义、忠、恕”之道更无可行之处
尽管文明的趋势是永远上升的,但是,当下中国社会道德良心已经进入了它的休眠状态。这方面整体堕落的形势十分明显。在这当中,官德、吏德的败坏尤为突出。官场的糜费奢侈、不计后果的及时行乐风气,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风俗。吏治的败坏更使它失去了以身示范和教育人民的作用。上行下效,在严酷而不公正的经济竞争下,面对广告化、千面人,粗俗低下的个人主义道德伦理观在民间的滋生漫延,许多人视道德为儿戏,出现怀疑、否定道德的倾向。职业道德的下降首当其冲。各行各业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金钱至上观念。从人们日常生活感受到各种大案、要案的出现。党、政、军、司法、工、商、无不腐败。就连一向清白的医疗、教育二界,也只顾捞钱、见死不救、拒学门外。以往“悬壶济世”、“桃李满天下”的赞誉,早已被亵渎。这足以反映整个社会堕落之深。假药、假米、假烟酒、假合同、假学历、假新闻、虚报数字的假政绩、以及各种假货充斥市场。
在现今的中国,很少有人关心社会和他人。品德正直、忠于自己的见解、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仗义直言的人逐渐消失。而自私自利、唯利是图、言行不一、麻木不仁、随遇而安、毫无原则、见机行事的人,则充斥社会的各个角落。更让人担心的是,年轻一代正在丧失对道德理念的关怀和追求。许多人不问世事、狂热淘金、甚至践踏国法。经济犯罪大有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大量例证可说明这一现象。
不良的道德情感所导致的堕落,引起了严重的后果。它降低了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损害了我们民族在世界大家庭中的形象,成为今后国家发展进步的障碍。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道德堕落使社会人际关系正陷入分崩离析的可怕状态中;目前的中国 我们民族正失去面对世界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精神力量。
私德作为公德、乃至整个道德体系的基础,它的理念及规范主要来自于传统。传统道德的许多内容,在不同时代都具有普遍的价值。这样的道德规范是能世代延续的。但公德部份内容的泛政治化,不仅冲击了有价值的传统道德,也直接破坏了社会监督功能。环境影响和人从众心理的作用,也不利于公德观念的形成。
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道德,几经历史演变发展到今天。它的理念既有超功利性,又日益世俗化,理论也十分精致。但因现实社会巨大发展、变化,传统的纲常伦理到近代开始瓦解。原有的部份价值观念,由于脱离人的基本发展需要而遭到摒弃。实用理性和科学知识的出现、普及,也使大多数百姓不再信仰和支持古老的“天命”观及各种神仙佛鬼等神秘力量所维持的道德观念。只有以仁为核心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恕等”、可以用来调整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规范,仍然是现代中国人所赞美的德行。这当中包涵着对人的尊重、关爱,以及做人的诚实守信原则。传统道德对公德表述较少,而私德内容丰富。但这些原则无疑地具有普世的价值。
民众基于理性的正义的表达,是唤醒社会良知和重建中国社会道德系统的关键所在。社会舆论是在市场经济导致人的观念世俗化及不断形成功利实效价值标准情况下,使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不脱离道德原则的、最重要的维持方式。
法国启萌思想家卢梭说过这样的话:“没有爱情,美丽有什么用处?没有语言,智慧有什用处?”---而没有道德,由人的智慧要素创造出的物质文明友有什么用处呢?它带给人们的,决不会是幸福。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任何民族情感和凝聚力的努力,都会被厌恶和疏离所代替。现实的确向我们昭示一种人们极不情愿看到的悲凉画面。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深思。纠正和反省的力量正在我们中国人自己身上。